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寒食

洪升 洪升〔清代〕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客中过寒食已有七年,不能够祭扫在祖坟前。
儿女们都已经在外乡长大,与故乡相隔万水千山。
明月惊飞了绕树的乌鹊,空山里只有杜鹃在声声鸣叫着。
高堂上明镜里悲叹白发,每日里思念游子泪如涌泉。

注释
寒食:清明前一天,扫墓祭祖的节日。
七度:作家离家已七年,未曾归乡扫墓。
墓田:指坟地。
他乡:外乡。时作者居北京。
故国:指故乡。
“明月”句:借用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
“空山”句:借用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之句。
高堂:这里指家中的父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康熙十三年(1672年)的一天。他远离家乡。外出求学。力求谋得一官半职来报答父老兄弟。但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寒食节的时候,七年时间过去了,作者还是两手空空,有感于此,作者觉得有愧于家人,从而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郭雪峰,葛成飞主编.旅游文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5:第178页

赏析

  这首诗写寒食节的风俗,以及自己对家园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是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先从离乡七年写起,作者写自己离乡期间未曾扫墓可谓不孝。由此过渡到思亲,再从他乡思绪飞越山川回到故园。颈联虚写寒食节的景象,实则写自己未归故乡和故乡归未得的心境。同时也写出孝思之绵远,景象之深邃,长夜难眠,悲不自已,这是以景衬情。曹操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处“明月飞乌鹊”也有“何枝可依”的思绪愁肠。杜鹃鸟叫,民间以为“归不得也么哥哥”以至悲泣啼血,也是恨不能归乡之意。末联诗人叙说自己不尽的孝思,既有伤感,又有自责,既是安慰,又是怀念。余怀缕缕,溢于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寒食》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离家七载,未回去扫过墓。颔联写未能归故乡之情。颈联写寒食节的景象,借景抒情。末联进一步表现自己对父母家园的思念。这首诗主要使用白描写法,而又蕴藉情深,诗中用典很活脱,没有滞涩难解的弊病,令人产生邈远无际的联想。

洪升

洪升

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14篇诗文  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到石梁观瀑布

袁枚 袁枚〔清代〕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凹。
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到此收束群流交,五叠六叠势益高。
一落千丈声怒号,如旗如布如狂蛟。
非雷非电非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
素车白马云中跑,势急欲下石阻挠。
回澜怒立猛欲跳,逢逢布鼓雷门敲。
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
四川崖壁齐动摇,伟哉铜殿造前朝。
五百罗汉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
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相见欢·小鬟衫着轻罗

周稚廉 周稚廉〔清代〕

小鬟衫着轻罗,发如螺,睡起钗偏髻倒唤娘梳。
心上事,春前景,闷中过,打叠闲情别绪教鹦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吉祥寺古梅

林古度 林古度〔清代〕

一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子乍来看。
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